你是否长期被耳朵闷胀、听力下降困扰,却查不出确切原因?或是反复中耳炎发作,治疗效果总不理想?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咽鼓管功能异常的难题。今天要聊的,正是一款针对这一问题的国产创新器械——飞秒医疗的咽鼓管球囊扩张内窥镜,它究竟有何不同?值不值得关注?
传统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中,医生需要同时操作鼻窦镜和球囊导管两套器械:
鼻窦镜负责寻找咽鼓管开口位置;
球囊导管则需在镜体引导下插入咽鼓管进行扩张。
这种分离操作不仅占用鼻腔空间大,还容易损伤黏膜,球囊对准率低,患者术中体验也较差。
而飞秒医疗的解决方案是:将内窥镜与球囊合二为一!
超细内窥镜集成于球囊前端,像给球囊装上“眼睛”,术中可实时观察咽鼓管内部结构;
镜体直径仅3mm,柔性设计贴合咽鼓管生理弯曲,减少黏膜损伤风险;
全程无需鼻窦镜辅助,单器械操作简化流程,手术时间缩短约30%。
这种设计在全球属于首创,目前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,并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20余家医院开展临床试用。
根据前期30余例临床数据,该器械的核心价值逐渐显现:
1.医生操作体验优化:
传统术式依赖医生经验“盲探”咽鼓管口,而集成内镜可实时显示管腔形态,提升置管精准度;
术毕能即时观察扩张效果,避免二次操作。
2.患者获益点:
鼻腔创伤减小,术后疼痛感降低;
住院时间从2-3天缩短至日间手术;
适用人群覆盖慢性渗出性中耳炎、咽鼓管功能障碍等顽固病例。
需注意:该器械2023年7月刚上市,长期效果仍需大样本跟踪。但现有案例显示,术后3个月咽鼓管评分改善率达85%以上,为保守治疗无效者提供了新选择。
这类创新器械虽前景可观,但并非人人适用:
优先考虑人群:
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(每年≥3次);
航空或潜水后持续耳闷胀感>3个月;
传统药物、鼓膜置管术效果不佳者。
需谨慎评估情况:
急性鼻窦炎发作期;
鼻腔结构严重畸形(如鼻中隔偏曲Ⅲ度);
凝血功能障碍患者。
专业提示:
术前需完善咽鼓管功能测试(如声测法、压力平衡试验);
术后1周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,防止气压骤变影响愈合;
搭配鼻腔冲洗+激素喷雾,维持咽鼓管通畅性。
飞秒医疗的突破远不止于单一产品:
技术储备延伸:超细内镜平台可拓展至耳科、儿科领域,解决儿童咽鼓管狭窄等难题;
基层医疗适配:简化操作降低学习门槛,助力县级医院开展复杂耳科手术;
国产替代加速:打破进口鼻窦镜+球囊分体式器械的垄断(如德国爱尔博系统),降低设备采购成本。
企业研发团队由李小刚领衔,拥有16项专利技术,曾获医疗器械类国家级科技进步奖,在超细内镜领域持续深耕。
友情叮嘱:咽鼓管功能异常虽非致命疾病,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飞秒医疗的创新器械为患者提供了新路径,但任何医疗决策都需结合个体解剖条件与病程阶段。若你或家人正受耳闷、听障困扰,建议先完成耳内镜+听力检查,再与医生探讨是否适用新技术——精准医疗,始于科学评估,成于理性选择!
专属预约通道,数据实时更新
免费在线价格查询
网站提醒和声明
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非“爱悦美整形”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/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、虚假信息、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