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2025年最新数据,满口种植牙的费用跨度极大,国产中低端方案约3-8万元,而瑞士ITI等高端技术可达30-40万元。费用差异主要来自三方面:
种植体品牌:国产/韩系单颗4000-8000元,欧美高端单颗超1万元;
技术类型:传统种植需12-16颗植体,数字化即刻负重技术(如All-on-4/6)仅需4-6颗;
附加手术:骨增量、上颌窦提升等可能增加2-5万元费用。
核心争议点:高价进口种植体是否值得?我们对比了主流品牌:
类型 |
代表品牌 |
单颗价格 |
优势 |
适用人群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国产 |
创英、威高 |
2000-4500元 |
集采低价,基础功能稳定 |
预算有限、牙槽骨条件好 |
韩系 |
登腾、奥齿泰 |
2500-7000元 |
骨结合快,性价比高 |
中老年普通需求 |
欧美 |
瑞士ITI、诺贝尔 |
6000-18000元 |
亲水技术、终身质保 |
骨量不足/追求品质 |
个人观点:若预算充足,瑞士ITI的穿颧种植技术对严重骨萎缩患者是福音,但普通患者选择韩系已足够耐用。
2025年各地公立医院调控价显示:
北京/上海:单颗全流程≤5130元(含植体+基台+牙冠);
山东/湖北:集采后国产套餐低至1780元/颗;
浙江/广东:民营机构韩系2680元起,欧美7500元起。
关键结论:一线城市公立医院价格透明但需排队,私立机构选择多但需警惕低价陷阱。
明确需求:是否需要即刻负重?骨条件是否需要额外手术?
技术选择:
经济型:国产半固定(3-8万),适合牙槽骨条件良好者;
高性价比:韩系All-on-4(10-20万),兼顾稳定性与费用;
高端定制:瑞士穿颧种植(20万+),解决严重骨缺失问题。
附加费用:提前确认植骨、牙冠等是否包含在报价中。
2025年集采政策已让单颗价格下降30%-50%,但高端技术(如机器人辅助种植)成本仍高。预计未来3年,国产种植体市场份额将提升至40%,进一步拉低中低端价格区间。
专属预约通道,数据实时更新
免费在线价格查询
网站提醒和声明
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非“爱悦美整形”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/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、虚假信息、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。